珍珠河的“前世今生”
这几天南京晴好多云,
珍珠河畔的老住户又开始行动了。
摆一壶好茶,
小桌一支,三两老友一凑,
看两岸葱翠,听河水潺潺,
这里,就是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。
然而——
”
“前几年都不来这里的。”
“过去的珍珠河是什么样的?”
“臭水沟!”
当我们聚集河流印象,
对河畔停留的人群简短询问时,
得到的回答竟是出奇的一致,
这让我产生了好奇。
珍珠河的“前世今生”
珍珠河,位于南京城区中北部,北起玄武湖武庙闸,南至浮桥,流经北京东路、珍珠桥、文昌桥、文德里桥等处,最终流入内秦淮河,全长大约1.7公里。
说起珍珠河,便不得不提起潮沟和城北渠。
潮沟,是孙权在南京城内开凿的一条重要人工河道,它北通玄武湖,将江潮引入南京城,因此得名。
城北渠是吴后主孙皓在位时开凿的人工河道,直通昭明宫。
而珍珠河,就是潮沟和城北渠遗留部分的合称。
在珍珠河南段的一面景墙上
就记录着珍珠河“名字”的由来。
有一天,陈后主泛舟潮沟,玩得正尽兴,突然天降暴雨,后主甚是恼怒,游兴全无。身边的侍从都不知道如何是好。一位侍从便指着水面上溅起的无数晶莹水珠,讨好地说:“此乃皆珍珠也!”后主为了掩饰自己,也随口应道:“这真是满河珍珠啊!”随即下令将城北潮沟改称为珍珠河,并一直流传至今。
“珍珠浪涌”
“珍珠浪涌”作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,
描绘的是当年鸡鸣寺至浮桥的河面上
水泡激起如同珍珠奔涌的美景。
清《金陵四十八景图》这样解说:
“桥在宋行宫后,今成贤街。
陈后主泛舟于此。
虽年湮代远,而新水如油,
远山似黛,犹令人低回不置。”
古时的珍珠河河深水广,可以通舟楫。明初时,珍珠河西水已被切断,河床开始淤塞。自清至民国,珍珠河的淤塞愈发严重。
随着历史变迁,直到如今,珍珠河只剩下武庙闸至浮桥这一段了。
到了七八十年代,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工业化污水大量排放,油泥堆积,河水便发黑变臭,珍珠河生态日益恶化。
然而当真正走在珍珠河畔,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污水横流,垃圾堆积的样子。
从浮桥地铁站2号口下来,行走在河道旁的杉树林里,满眼尽是清澈见底的河水,茂密葱翠的植被,以及耳边传来的声声蝉鸣。
走着走着,一艘小木船从远处缓缓驶来,是河道保洁人员正在进行清理作业。
只见他放下手中竹竿,捞起长杆笊篱往河里划拉几下,杂物就尽数进网。
“师傅还在忙呀?”
“对呀,还在清理河道,好多杂草需要搞嘞!”
吴师傅是负责这一片水域的河道清洁工,早上6点多钟,他们就来到这里打捞和清理垃圾。从浮桥到武庙闸,一天两趟,从不间断。
除河里的杂物外,生态浮岛上的杂草都要一一清理。
“每次大约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,除草,挑河里的垃圾,为了环境卫生,不可马虎的。”
截污水、修河岸、清河道,近几年的河道治理工程让这条河重焕新生。
河道两岸全部安装精致的石式拦杆,岸上设置了各式景观小品,河面铺上了“生态浮岛”......
如今,这里水质清澈、林荫密布、繁花盛开。高楼掩映在绿阴之中,城市与自然相融,喧嚣与静谧交汇。
二十多年前,我参加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,考场在南京地质学校,常经珍珠河,有时还在河边树林中看书备考,对这条河有了深刻的印象。不过,那时还不知道有关珍珠河的故事。后来,从事地方志工作,阅读史书,对南京六朝的情况逐渐清晰。每至此地,联想到张丽华被杀,而陈后主却“全无心肝”,不免唏嘘,南朝倾覆,岂一曲“后庭花”可蔽之?
——《珍珠浪涌》诗作者 金毓平
民间流传的一首《金陵景桥歌》其中“头上戴的珍珠桥,手上拿的如意桥,脚上踩的莲花桥”的珍珠桥位于珍珠河上。“珍珠浪涌”讲的是古珍珠河美景,也是“金陵四十八景”之一。近年来珍珠河两岸砌以块石、叠山建亭、广栽花卉树木,处处繁花似锦。作为土生土长南京人徜徉此地,倍受感染,以画抒情。
——《珍珠浪涌》绘画作者 景跃进
要说对于这条河的记忆
这些老住户最有发言权
从懵懵懂懂的童年开始,
这条河就与他们的生活紧紧围绕在一起。
地标记忆
我就住在这一带,这条河以前呀,臭水沟一样,都不愿意走这边,现在你看这里很清澈吧,还有鱼呢,环境不错,我还记得小时候这里面鱼可多了,不过那时河道还很窄,现在扩宽了不少。
——步行道上散步的刘大爷
我住在前面那一片,早上骑电动车就过来了。从浮桥到武庙桥那边都是需要清扫的地方,经常有居民遛狗排泄物我们都要彻底清理掉,保证整个河道两侧的干净卫生。
——环境卫生保洁陈阿姨
傍晚,
珍珠河畔灯火阑珊,
不知何处飘来一缕饭香,
关于珍珠河所有的记忆
顿时都变成了味觉
储存在这了。
晚上7点前后,
步行道上散步的居民渐渐多了起来。
遛狗、聊天、练太极拳......
舒适的环境塑造着闲适的市民,
于是一幅幅人与自然的生态画卷
延展铺开来,
串珠成链、连片成带。
如今,
珍珠河依旧静静流淌着,
沿岸生活的居民也始终保持着
自己最舒适的生活状态,
一如这珍珠
在岁月里绽放流光溢彩。
图片来源:龙虎网数字资产管理中心